10.08.2015

Germany-德國慕尼黑(Munich)

<13>11/17
最美的城堡就在最美的白雪大地的山坡上,頻頻回頭,只見它愈來愈遠也愈來愈小,再會了,新天鵝堡。這個我最喜歡的景點。
在白雪大地中,遊覽車鑽進小路中尋找下一個景點─世界文化遺產的威斯教堂。這個教堂位於一大片白茫茫的雪地當中,外觀是淡黃色的巴洛克建築,在灰濛濛的天空中更顯得幾分的蕭瑟。這個偏遠的教堂建於十八世紀,肇因於一塊耶穌木雕像顯靈流淚的典故,就因為耶穌顯靈的聲名遠播,造就無數百姓捐款求神蹟保佑,也因而使得當地教會有錢興建這幢外觀樸素典雅,而內部精美彩繪雕刻的洛可可建築。內部的雕刻與繪畫著實叫人讚佩,幾尊聖人或使徒的雕刻栩栩如生,與台灣廟宇的四大天王不分軒輊,天使與聖人的故事總可以用翩翩仙女的模樣呈現,讓人對天堂多了點憧憬,天堂繪在教堂正上方的天花板上,更讓人感到可遠觀而不可及。
寒風中,許多團友已經累了,除了找個洗手間洗手外,大家已經沒勁看教堂了。對我來說,我只有種感覺,覺得德國人與中國人一樣,相信神蹟,相信捐錢可以買到心安,相信一間宏偉的教堂(台灣人是蓋寺廟)可以表達對神的尊崇,室內繁複精緻的雕刻更可以表達誠意。在這些觀點上,德國與台灣似乎不謀而合。剛好也來了一輛遊覽車,載著整車的小學生來參觀這個古蹟,就像我們國小時,我們全年級到龍山寺與天后宮參觀,小學生不懂得欣賞藝術也談不上宗教信仰,但在潛移默化中,灌輸宗教教人為善與畏神的教義。
赫賽曾經被印度的宗教所吸引,也曾到過東南亞。當他心盼東方時,難免貶低他祖國的宗教信仰。但他實地造訪東方回國後,旅行讓他認清事實,也讓他反省,最後他務實地認為,不管東西方的宗教都有值得人認同的地方,任何宗教也都有值得尊敬的人物與事蹟,但不要太相信書本上的教條與教義,而應該用心去感受。的確,宗教就是種信仰,就是種信念,換個心態換個角度,許多的事情就出現不同的面貌。許多宗教是對於受難的人所設立的,因為他們的處境與生命過程坎坷,他們需要精神上的支持,他們要為自己的未來找尋出路。宗教就利用人性的弱點而成立,正派的宗教奉獻家為苦難的人服務,邪惡的宗教騙子藉宗教斂財蓋大廟。用心可以感受宗教的善與未來,但是泛泛眾生卻陷於苦惱病痛之中,無心去開啟心靈的窗戶,只願意輕易地相信「花錢消災」,用捐獻來換取上天堂的門票。這就是普羅大眾的人生。
教堂後面也是一大片的雪地,看來像是牧場,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森林及天邊的阿爾卑斯山脈,白茫茫的大地與灰濛濛的天,當中總是帶著點憂愁。旅遊書上描述的威斯教堂,是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,也可以看到放牧的羊群與雞鴨,那應該是夏日的景致,與當前帶著憂鬱的遼闊,味道截然不同。
我在教堂旁的小攤位買了兩個十字架,一個雕刻耶穌的雕像,另一個上面是個聖杯。我也買了一張HERMANN的明信片,上面用德文闡述HERMANN的意義與個性。我看不懂德文,只好請司機Wolfgang幫我口譯。

HERMANN是個好名字,
他重視家庭關係,有EQ,常樂觀思考,
他做事有效率又有品質,性格溫文樂於助人
他受到朋友的喜愛與尊敬


<14>11/17
威斯到慕尼黑只有七十公里的路程,卻因為司機根據電子地圖的指示行駛,顯然繞了些路,途經A95公路前進,靠近慕尼黑的西邊有個大湖泊,就是Ludwig II溺斃的Starnberg在黃昏時,我們終於抵達巴伐利亞的首府─慕尼黑。
慕尼黑的天氣顯然不好,有些地方剛下過雨,領隊介紹我們可以散步到剛剛車經過的維多利亞傳統市場(Viktualien Markt)體會一下當地的飲食文化。我們在國家劇院下車大夥以國家劇院與Ludwig I的雕像為背景照站在廣場上,正前方可以看到提爾丁(Theatiner kirche)教堂的醒目鐘塔與鐘樓,它具有對稱的八角圓頂的巴洛克鐘樓與鐘塔,靛綠色的圓頂連結巴洛克的黃色樓身,格外特別。廣場旁邊還有皇宮與中央郵局,建築簡單卻宏偉。沿著Residenz Street前往瑪莉安廣場(Marien platz)瑪莉安廣場位於新市政廳前庭,新市政廳其實是十七世紀的哥德式尖塔建築,乍看還以為是教堂,市政廳內有許多廳舍可供參觀,但不在我們的既定行程中。市政廳門面有個音樂玩偶鐘,每天上午會有一次精彩表演,也不在參觀安排中。市政廳正對面是聖彼得教堂,而其西北方有個雙尖頂的聖母教堂。我們在此自由活動一個半小時的時間,而這個廣場也是我們這趟旅遊中最後一次精品採購的機會。廣場邊可以看到Swaroski專賣店與KAUFHOF百貨,不可免俗地買條Swaroski最新的非洲系列項鍊給老婆,也在KAUFHOF百貨公司內買兩件襯衫送給自己。
晚餐在Theresien廣場附近的啤酒廣場,喝慕尼黑生啤酒搭配巴伐利亞的德國豬腳(schweinebraten),並欣賞巴伐利亞民俗舞蹈與歌謠。其中有個牛鈴的表演與瑞士阿爾卑斯的表演雷同,可能是阿爾卑斯山區的共同特色。


有件事提醒遊客,在餐廳喝啤酒比喝可樂便宜呦。有位女團員不喝啤酒,點了一杯可樂。生啤酒送來後,500 cc的大酒杯,可以搭配整支的豬腳,而可樂倒在 100 cc的小葡萄酒杯,要解渴可不夠,多點一杯可樂又要四塊歐元,真叫那位女團員吐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