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2日我們來到長野縣的松本市,主要參觀的兩個景點:
松本市立美術館,展出草間彌生的作品。(門票¥410)
如圖上所畫,為了避免觸犯草間彌生的著作版權,將感想的意象轉化,而不是作者原本的作品。草間彌生展出的作品包含花(我改為五彩花)、他最知名的南瓜(圖中我把它改為香瓜)、無限的階梯及無限的愛心,草間彌生喜歡用鏡子或者是萬花筒的樣子,呈現那種無限的景象。
松本城登上天守閣。(門票¥1000)
未來登上天守閣,我們大約排隊30分鐘,這是外觀五重,但內部有六層樓,因為參觀的人數很多,即使進到室內要爬樓梯也需要排隊等候。但很貼心的是,在內部的過程中,可以欣賞許多的古代槍枝,也有一些畫作。當年織田信長與武田玄性的對抗當中,織田信長引進的西方的火槍,五武田信玄的部隊就拿著長茅,當然西方的科技能夠打敗傳統的武器。
在松本城內部可以看到很多直立的木柱,俗稱通天柱,靠著這些木頭堆積起這棟層樓。尤其在中間第三層作為武士門隱藏的地方,更可以看到木柱林立。而為了撐起每層樓的木地板,每層樓也有許多的樑橫,也非常的粗。在6樓的天守閣上方,屋頂的懸樑中繫著稻繩。
站在4樓,5樓的窗邊,可以眺望底下的護城河,以及遠處白雪皚皚的飛驒高山。
[後述二]有關草間彌生的介紹
草間彌生的哲學與思想的核心在於她對宇宙、生命、個體以及藝術之間關係的深刻體悟。她認為地球只是一個世界,而宇宙是無邊無際的,個人的生死與意義在浩瀚的宇宙中渺小如塵。因此,她透過藝術來探討哲理、奧秘以及生命的尊嚴,並將她對這些事物的敬畏感融入作品之中。
幻覺與精神疾病是她創作的重要驅動力。她從小經歷嚴重的精神官能症和幻覺,這使她感受到世界彷彿被斑點狀的網覆蓋。為了對抗痛苦、焦慮和恐懼,她不斷地創造藝術,並認為這是唯一能減輕病情的方法。她甚至說,如果不是為了藝術,她可能早就自殺了。
圓點(Polka Dot)是草間彌生藝術的標誌,其概念源於她早期的幻覺。在她看來,地球、月亮、太陽,乃至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型圓點。她希望透過密集的圓點圖案,讓觀者感受到生命在無盡時空中的微小與宇宙的廣闊。她將生命的能量轉化為宇宙的圓點。
鏡子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她對鏡子映照出的神秘感非常感興趣。她的無限鏡屋旨在創造「無限」的視覺體驗,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自己在廣闊空間中的存在,以及在另一個世界中被修復的感覺。
草間彌生也重視個人的意志和創作的自由,這部分受到了戰爭時期壓抑經歷的影響。她認為藝術是一種方式,讓她更能了解人性、宇宙和生命,並用心去感受它們。透過藝術,她努力將自己的生活置於更廣闊的世界中,最終成為真正的自我,不再受他人影響。
即使晚年住進精神療養院,她依然持續創作,並透過寫作探索內心世界。她對大自然感到畏懼,特別是夜晚。總而言之,草間彌生的哲學思想體現了個人經歷與宇宙觀的奇特融合,她以獨特的視覺語彙,將內在的精神世界與對無限宇宙的感知轉化為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。
[展出的作品]《華やいだ道》(華麗之路)是草間彌生的一篇自述詩文,描述了她的童年經歷、藝術創作的旅程,以及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。以下是中文翻譯摘要:
開頭描寫信濃路春天的美景,並提到她從小生活困苦,經歷過饑餓與孤獨,但仍然努力前行。她回憶起童年的艱辛環境,內心充滿悲傷與淚水,並形容自己在信濃路的風中,感受到內心的孤獨和失落。
接著,她談到自己對藝術的追求,將自己比喻為「白色的雲」,始終沉浸在創作之中。隨著時間推移,她逐漸獲得了認可,但卻也被名利和掌聲包圍,感到迷失。她形容這一切如同「數不清的賞章和金獎」,但自己仍覺得空虛。
後半部轉向對死亡的思考,她提到自己從小就思索死亡的意義,並在生命的路上直面生死。她形容自己曾在絕望中,彷彿身體化為黑色的灰燼,融入無盡的虛空。最後,她表達了對未來的展望,認為未來的信濃路將被反照的光芒染色,並以充滿希望的語氣結尾,告別過去,迎向自由的生命。